北京街道办辖区常住人口将不超15万

北京街道办辖区常住人口将不超15万

  部署306项重要改革举措、1000项预期主要成果、共出台改革文件2428个……在昨天上午召开的北京“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系列之全面深化改革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委改革办副主任胡雪峰介绍,过去五年,北京啃掉了一批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的硬骨头,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会上透露,今后街道办常住人口不超过15万人,本市还将调整街道乡镇行政区划设置。

  发布会上,市发改委、住建委、商务局、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领域改革工作情况。“今后街道办常住人口不超过15万人”,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介绍,本市出台《北京市街道办事处设立标准(试行)》,充分考虑地域面积、人口规模、人文历史、街区功能、居民认同等因素,优化调整街道规模,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和水平,适应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

  具体来说,今后,首都功能核心区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一般不小于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一般不低于5万人、不超过10万人,其他的街道办事处辖区常住人口不超过15万人。多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超八成。“十四五”时期,本市还将调整街道乡镇行政区划设置,加快城市化成熟地区乡镇向街道办事处转制,逐步撤销地区办事处,开展城乡结合部“撤村建居”工作,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

  社区治理改革方面,李红兵介绍,本市一方面给社区减负,包括明确社区法定职责34项,市级部门下派到社区的填报表格精简为7项,社区盖章证明事项减少到3项,全市社区挂牌从120多块精简为15块,有效改变了“万能居委会”“社区万能章”的现象。另一方面,本市给大社区“瘦身”,具体来说,规定社区规模一般在2000户6000人,不超过3000户9000人,规定按照每110户至150户居民配置1人的标准配备,每个社区的社工人数不得少于9人。李红兵透露,目前全市82个5000户以上的超大社区已有62个完成拆分。

  “本市将调整城乡社区规模设置,对3000户以上的社区进行优化调整”,李红兵介绍,在做优社区方面,将推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重心下移,完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向社区治理深化的制度机制,将自治单元从社区向小区、院落、楼门、胡同等延伸,推进社区治理落细落小落实。此外,做实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实施社区党建“领头雁”工程,健全完善社区专员制度,提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水平。

  亮点

  医疗教育

  3600多家医疗机构实施医药分开

  小学、初中就近入学率均超99%

  据市委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胡雪峰介绍,过去五年一批具有北京特点的重大改革擦亮了“北京改革”品牌,如在全国率先构建推动减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了从集聚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又比如,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本市聚焦PM2.5污染问题,以“一微克”行动为主线,累计完成近1.2万家“散乱污”企业分类处置并动态清零,实施最严格的机动车排放和油品标准,2020年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52.8%,打赢蓝天保卫战。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则在全国率先下放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和使用权,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和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形成了120余项全国首创或效果最优的开放创新举措。

  备受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领域,也取得了不少改革实效。如医疗领域,在全市3600多所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取消医疗机构药品加成销售机制,推行药品阳光采购,挤压药品价格的虚高空间;教育领域,持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学区制、九年一贯制、集团化办学等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小学和初中就近入学率均超过99%。

  “‘十四五’时期北京还将紧盯解决突出问题,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推动北京改革继续走在前列,以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胡雪峰表示。

  小区改造

  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

  需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任务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冯可梁介绍,本市将出台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十四五”规划并推进实施。明确到“十四五”期末,力争基本完成全市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任务。同时,完善老旧小区改造纳入社区治理机制。引入专业化物业管理,加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补建续缴,健全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推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向社会化、规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她给出一组数据,自2017年新一轮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启动以来,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全市已累计确认了433个项目,涉及小区511个、住宅楼3646栋,居民34万户;拆除违法建设、规范物业管理等整治类内容已全面实施;累计开工项目317个、完工项目105个,“特别是2020年,全市努力克服疫情影响,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跃上了新台阶,实现新开工项目220个,涉及261个小区、建筑面积1038万平方米、居民17万户;新完工项目61个,涉及72个小区、建筑面积214万平方米、居民3.5万户,居民满意度达90%以上”。

  截至目前,“十三五”时期列入改造范围的511个小区,基本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461个小区成立了业委会或物管会,占项目总数的90%以上。

  优化营商

  本市将放开民间投资领域

  为民营企业提供低成本发展空间

  据市发改委副主任张艳林介绍,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90.5万户,从业人员951.7万人。民营经济实力正在不断壮大,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攀升,贡献了全市四成以上GDP、近五成税收和七成就业。为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5年来,北京市级出台的惠及民营企业的政策文件,涉及政务服务、民间投资、金融支持、创新发展、土地及人才政策等各个方面。

  特别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部门和各区梳理出减税降费、财政贴息、房租减免、融资担保等方面348个政策文件,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63个疫情防控指引,精准帮扶企业。另外,为进一步为企业提供服务,本市还增设开通了12345企业服务热线。据悉,企业热线专席开通以来,共接到企业来电6.9万件,解决率达90.8%。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将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领域,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水利、医疗、教育、养老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以及老旧小区、商业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开发应用;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合资经营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坚决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不允许对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企业设置与业务能力无关的规模门槛和明显超过招投标项目要求的业绩门槛”,张艳林表示,北京还将鼓励各区有效盘活闲置土地、厂房资源,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低成本发展空间,并研究起草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文件,推动企业家全程参与有关涉企政策制定。

  消费升级

  探索设立移动餐饮售卖车

  智能厢式便利设施及蔬菜直通车

  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刘梅英介绍,“十四五”时期,将以新消费引领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激活传统商业活力,加快培育商业新模式新业态,深入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持续推进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加快协调开展跨境电商进口医药产品试点、“网购保税+线下自提”、B2B出口试点等新模式新业态。

  此外,本市还将加强便民商业体系建设,实施社区商业提升行动,启动数字化成长计划,培育企业数字化营销技能;鼓励发展社区商业新模式,探索设立移动餐饮售卖车、智能厢式便利设施、蔬菜直通车等非固定网点;在有条件的区域,试点开展品牌连锁便利店“一业一证”。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刘梅英介绍,本市将实施数字赋能商务行动,鼓励推广移动菜篮子、无接触配送等新模式,搭建好服务数字经济的平台,在今年服贸会上设置数字服务专区,集中展示科技和信息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成果。本组文/本报记者 林艳 李泽伟

(责编:孙红丽、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american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