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飞沫传播只在2米以内 “电梯按键传播”可能性很小

  “憋”了这些天之后,有些人有点“蠢蠢欲动”想出门了,但听说了很多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越听越紧张。专家提醒,此刻正是防控疫情最关键的时期,大家一定要坚持,目前唯一被证明有效预防感染的方法就是“宅”,若必须外出则要戴口罩并注意交流距离。

  咋样防输入防扩散

  让疫情早日得到控制

  西安交大二附院感染科主任党双锁解读说,防输入就是对有湖北旅行史和接触史的人进行排查,有症状的送发热门诊确诊,无症状的隔离,防扩散就是把疑似的、发热待查的患者隔离起来,防止传染给更多人,同时,普通人戴上口罩,尽量不出门,出门做好防护,不聚集,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通过上述措施,来切断疫情的传播链。早发现很重要,凡是到武汉去的,和武汉人接触的、吃过饭的,还出现发热等症状的人群,及早确诊,全力治疗,让患者尽快治愈,让所有的可能感染者隔离观察了,回归正常人,社会秩序就会逐渐恢复。

  大家好好在家待着就是在为防控疫情做贡献,读书学习提高厨艺陪伴家人都是不错的选择,必要的工作也可以远程在线完成。谨慎应对疫情是必须的,但过度恐慌则没有必要。

  飞沫传播只在2米以内

  电梯按键传播可能性很小

  网上有类似“新型肺炎可以通过眼神对视传播”“要拒收武汉来的快件”“病毒可通过手机或电梯按键传播”及“新型肺炎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这样的谣言出现,但也已经有相关的辟谣出现。

  党教授解释说,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就是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呼出的气体近距离被吸入或呼出的飞沫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被吸入,也可经过接触,即用接触过病毒的手挖鼻孔、揉眼睛等传播。飞沫传播在1-2米之间,1米以外相对安全,2米开外就很安全了,病毒暴露在空气中有一定的存活时间,但存活不代表能够传染。因此眼神对视传播不可能,通过快递、手机电梯按键传播的可能性很小,只需注意接触快递、电梯按键等后勤洗手,与人交流时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抽烟喝酒防感染当然不对

  唯一有效就是不聚集

  不断有熏艾、熏醋、喝茶、吃姜片甚至抽烟喝酒、童子尿可预防病毒感染的谣言出现,但很显然这些都没有作用,目前唯一被证明有效的预防冠状病毒感染的方法是不去人员聚集的地方,尽量不外出与走亲访友,若必须外出则要戴口罩并注意与人交流的距离。

  近期还有双黄连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出现,双黄连口服液乃至兽用双黄连口服液都在报道出现后被秒抢,但目前该言论仅有体外细胞实验作为证据支持,且报道的是抑制病毒感染而非预防病毒感染,所以不建议大家去药店购买囤积,防止因买药造成人员聚集后的病毒感染。

  得病后患者一定会致死致残吗?

  不少患者已康复出院

  冬季正是流感、普通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而新型肺炎的部分症状与普通呼吸道疾病的症状相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发烧、乏力及干咳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及腹泻,重型病例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已经有多个医院设立线上免费健康咨询,大家可以在线咨询。

  很多人会问“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会死吗?经过治疗后会残疾或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吗?”党教授说,得了新型肺炎有可能会死,但病情严重者及死亡者多为老人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万一确诊也不要过度害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后治疗费用均由国家承担,到医院后会得到医护人员精心治疗,目前有不少患者已病愈出院。根据治愈患者自述,得病后首先自己不要怕,最重要做好防护,一旦确诊,不要害怕被隔离,保持好的心态,相信医护人员,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该病的本质是病毒性肺炎,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普通感冒或是普通的肺炎也是有可能死人的,只是此次患者死亡时间比较集中带给我们的冲击比较大。治疗会致残吗?这一言论的来源是2003年治疗SARS时大剂量使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但由于有了前车之鉴,此次治疗中很少使用大剂量激素,所以股骨头坏死的后遗症出现的几率极低。 华商报记者 李琳

  宅家不焦虑

  让老人讲人生故事 看长篇小说转移注意力

  通过恐怖电影释压 练习厨艺学习插花

  “减压”大法来了

  近日,全国各地纷纷采取严厉措施防控疫情,延长假期、号召市民宅在家中等措施有效阻断了病毒的传播途径,但紧张氛围也给市民带来了心理不适。

  有市民因店面无法营业承受损失焦躁,有市民却担心随意开店增加交叉感染风险;不少市民因整日宅在家中无所事事担心变得消极或因与家人久处摩擦增多心情不悦等等,这种种不适如何调节?华商报记者采访了3名心理学专家,为不同群体支招宅家“减压”大法。

  交大一附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陈云春:

  不要不停刷手机盯疫情

  宅在家≠“瘫”在家

  陈云春教授认为,对大多数尚未感染的普通市民,面对出入限制的小区、封闭未知的环境、无法确定是否感染的陌生人以及到处弥漫的压抑气氛,有一些人会出现胸闷、心慌、气短、血压波动甚至月经紊乱等生理现象,以及回避一切场合、冲动、乱发脾气、抽烟、喝酒等行为。

  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则普遍会担忧“我到底有没有感染”“万一感染了我该怎么办”,心理上会因此越来越紧张。

  陈云春认为:“首先要建立信心,相信国家、相信政府,对网络谣言要建立分辨能力。比如,可减少刷手机的次数,每天定时、从固定的渠道获取疫情相关资讯,不要不停地盯着手机,以避免‘关心则乱’,其次,市民应做好持久的心理准备,从目前疫情的进展情况看,‘战疫’迅速结束的可能性不大;第三,明白宅在家和‘瘫’在家不同,制定包括适当运动、娱乐的正常作息计划,让宅在家的生活也丰富生动一些;最后,正视自身的种种情绪,通过听音乐、进行冥想或放松训练、看长篇小说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或者通过微信、电话与亲朋倾诉沟通。必要时也可进行心理干预,为避免医院就诊交叉感染,一些疾病可通过网络问诊,比如交大一附院的智慧好医院,既可问诊也可邮寄药品。”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吴捷:

  请老人讲讲人生故事

  增加老人的成就感

  吴捷认为,与灾难相关的焦虑情绪在各类人群中都有,但老年人表现尤为严重,尤其独自一人生活或孤立于朋友和家人之外的老人。

  “近期老人若出现心烦意乱、易怒、睡眠障碍、与人交流及应答困难、行动能力突然下降等症状时,家人、朋友、护理人应特别留意。部分因疫情无法及时赴医治疗老人出现自身安全感降低的焦虑也需被重视。”吴捷说,“家人应持续口头安慰,并帮助他们通过电话、微信等同其朋友和社会网络保持人际联系,为其创造交流条件。”

  第二,可通过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帮其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如书法、绘画、音乐、园艺等文艺活动,以及八段锦等室内运动

  第三,应激发老年人自身能量,重塑信心,保持乐观。德国精神病学家Gebsattel说:“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这就是说,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和可取的,甚至是必要的。老年人有几十年的经验及从面对过去的灾害和不幸中获得力量的能力,小辈可利用这段空闲时间请老人讲讲人生故事,增加老人的成就感。

  针对居家隔离的市民,因出行不便,加上对疫情的恐慌情绪及长时间隔离状态易引发家庭矛盾冲突,如因孩子忽略学习而引发的夫妻、代际关系紧张……吴捷建议,疫情面前要加强家庭和睦,增加互信谅解和沟通,降低烦躁情绪,共同坚定打败疾病的信心。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何蕊芳:

  年轻人可通过恐怖电影释压

  安排些平时想干没时间干的事

  何蕊芳说:“所有人都该树立这种意识:面对当下从未遇到的困境,出现一些情绪是正常的,不同人的反应也会不同,这很正常。但前提是这一情绪不应伤害自身更不应伤害别人。”

  何蕊芳认为正常人出现一些无聊、焦躁等情绪波动,以及一些睡眠问题都十分正常。“毕竟当下处境特殊,有上述情绪,正说明你是一位积极向上,对自身和家人生命安全负责的人。而出现情绪时,交流肯定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即使因防控需要,无法面对面地和朋友、亲人交流,但电话、微信等现代交流方式也提供了更多情绪排解的渠道,把情绪引起的感受真诚地讲给想倾诉的人后,会舒服很多。尤其交流后发现大家普遍存在相同问题,特别有助于自身情绪的缓解。此外,家人之间还可通过无声的交流,如握手、相互嬉闹等可以达到支持和鼓励的效果。”

  何蕊芳还建议年轻人可通过恐怖电影释压。“个体的自身保护机能因防控需要打开,导致感受迟钝。恐怖电影可激发个体的视听觉系统恢复正常。此外,还可利用长假安排一两件平时想干却没时间干的事儿,如练习厨艺、学习插花等。”

  不过,若出现一些有伤害性的极端行为,要及时向专业机构求助。“冬末春初,本是重症精神性疾病易复发的季节。如果家中恰好有这类病人或人格缺陷的亲人,除加强管理和监护,更需要宽容理解,及时就医。再比如有市民不解、埋怨疫情下坚持开店讨生活的人,其实为生存开店无可厚非,反倒持‘饱汉不知饥汉苦’这种心态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责编:冯粒、曹昆)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american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