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皖智中学物理组开展第一次课题观察活动

      我校省级课题——JK20094《指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中课堂观察研究》开题后,我们于1月6日进行了第一次课堂观察研究活动。合肥皖智中学物理名师工作室主任特级教师胡爱兰、首席名师曹西杰、数学名师工作室主任田庆涛、教务处主任吴秀广、化学教研组长祝晓云、高一年级部副主任方元以及皖智中学物理组全体教师参与了此次课堂观察研究活动。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合理的分工记录、分析和研究。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实践证明,课堂观察是对传统听评课的一种超越与发展,具有十分鲜明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研究者开始试图将“观察”这一研究方法引进到课堂。虽然这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仅为观察与归纳,使用的观察工具也相对粗糙,但为后期课堂观察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人种志研究等新的研究方法与理念不断融入传统的课堂观察研究中,涌现出各种新的课堂观察工具。20世纪末至今,随着人们对课堂观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探索,一些新的课堂观察工具通过严格的测试、评估以及信效度的检验,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中心开发的课堂观察评估工具UTOP(UTeachObservation Protocol),已成为美国最常被使用和最受信任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具之一。

      本次课堂观察研究分为课内观察和课后研究两部分进行。
课内观察部分


      高一物理组李建波老师精心准备了一节高一物理复习课——“力和物体的运动”。授课班级:2011班。授课地点:皖智中学录播室。课题组长提前将全组12位老师按照观课的四个环节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三位老师。课前会议时,组长分配观察任务,课题组成员按照各自领到的任务,提前进入“三学四环”课堂,在不打扰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按照之前设计好的对应的观察量表进行观察、记录。

课后研究部分


      在课题组组长胡爱兰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依次交流发言。大家分别从“导-问”环节、“思-议”环节、“展-评”环节、“理-练”环节四个维度对此次课堂的教与学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对此次课堂的情况及观察维度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此次课堂观察意义重大,不仅为课题研究活动开了一个好头,也由于大家全身心深入课堂分维度进行研究,很快发现了之前设计的记录量表的缺陷和不足。根据课后会议大家提出的建议,研讨交流得出了大量修改意见,为课题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明确了方向:大家重点思考修改课堂观察量表。

(来源:合肥皖智中学)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american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