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畅通 智联通 心相通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天地宽

内容提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在2018年3月7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实现这一目标,粤港澳三地畅通道路、联通智路、打通心路,闯出了一片融合发展的广阔天地。

【大湾区 大未来】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在2018年3月7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实现这一目标,粤港澳三地畅通道路、联通智路、打通心路,闯出了一片融合发展的广阔天地。

“我们的广阔天地在大湾区”

琶洲,是广州在珠江边的一块宝地。历史上的琶洲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进入21世纪,有着“中国第一展”之称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选址琶洲,让这里再次为全球瞩目。

琶洲虽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到达港澳仍稍有不便。一位飞抵香港机场的外国客商,需要先乘车到香港市中心的九龙站,换乘高铁到广州南站,再辗转到位于琶洲的广州国际会议中心,费时又费力。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加速,这一缺憾将很快得到弥补。广州琶洲港澳客运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王俊指着阅江中路北侧珠江边上的一块绿地介绍,不久的将来,那里将新建一个港澳客运口岸,首期开通琶洲至香港国际机场的航线,客商乘坐高速客船约两个小时即可到达。

一方面是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另一方面则是规则制度的深度对接。2020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香港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机构资质备案管理办法》《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香港工程建设领域专业人士执业资格备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为港澳的专业机构和人才融入大湾区内地城市打通了制度上的道路。

“这两个《管理办法》的推出让我们倍感振奋。”香港利安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廖碧娇说,以往很多香港的专业机构和人才到内地工作,由于没有政策的配套和支持,很难获得相应资质,不能直接承接项目和执业。

“政策出台之后,我们可鼓励更多的年轻建筑师从香港来内地,或者从内地到香港工作再回流到内地,通过这种人才的流动加速国际化的工程建设及设计理念、技术规范与内地的相关技术规范融合,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我们的广阔天地在大湾区。”廖碧娇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几年来,粤港澳三地推出一系列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新举措,例如全面取消港澳居民内地就业许可等。广东省还在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领域,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20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

“错位发展,成为最佳拍档”

长富金茂大厦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地标性建筑,站在大厦21楼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举目南望,深圳河对岸草木葱茏的米埔湿地和远处两峰对峙的鸡公岭清晰可见。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朱隽文正在向客户介绍他的智能划船机。大湾区水上运动的广阔市场前景,让朱隽文对自己的创业项目信心百倍。  

跨过深圳河、北上逐梦并不仅只有创业一条路。

“这几年大湾区各地的政府都出台了政策,有开放面向港澳青年的选拔,再加上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是为河套的深港科技合作区服务,与我本人的职业规划和专业都相关,就迅速报名备考了。”22岁的黄科毅,是暨南大学金融专业的香港学生。大四上学期,他报考了深圳市福田区福保街道办的公务员。

事实上,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不少岗位甚至包括公务员岗位都已向港澳籍人士开放,成为很多港澳青年的选择。“像我一样的港澳学子在我们暨大不算少数,大家了解到目前广州的南沙、珠海的横琴以及深圳的前海等地都有许多针对港澳青年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扶持,都很想融入大湾区的建设中来。”黄科毅说,不仅如此,家人也都很支持他的选择,特别是居住在香港的爷爷奶奶,叮嘱他说考上公务员并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要以为国为民的心态去建设祖国。

“这几年我家在香港的亲戚们经常通过新闻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都特别看好这里的未来前景。”就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黄科毅在香港工作的姐姐也辞职来到内地,打算在深圳前海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这两年,大湾区内地城市政府纷纷搭建桥梁,与企业共同为港澳青年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李群”是由挪威科学家索菲斯·李创立的、用于描述机器人运动及构型设计的微分几何中的一个数学概念。在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有一家以“李群”为名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创始人石金博来自香港,硕士和博士都师从香港科技大学的李泽湘教授。2011年,石金博跟随导师来到松山湖,成立了这家专注轻量型高端工业机器人研制与应用的创新企业。目前,该企业已成为全球第二家拥有全品类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公司。该公司的产品不仅在内地找到了广阔的市场,也得到了美心食品等香港企业的青睐,被应用于港式月饼加工线。香港高校孵化的企业在东莞创业成功后,又把产品卖到了香港市场的故事显示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

“如今,港澳现代服务业与东莞先进制造业错位发展,成为最佳拍档。”在东莞市市长肖亚非看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利用了香港优秀的科教资源,加上东莞丰富的应用场景、产业配套,激发了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激情,三者之间是一个很奇妙的组合。

“因为爱这里,所以愿意付出更多”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升三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心灵相通是题中之义。

2020年5月的一天,深圳市罗湖区港逸豪庭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照例上门去小区的老人家中照看,却发现一户港籍居民家的两位老人都一反常态没来应门,但屋内却有着微弱的动静。工作人员在与同为港籍的业主委员会主任王纪明商量后,当机立断破门察看,果然发现两位老人疾病发作,于是赶紧送往医院并垫资救治。

待情况稳定,老人的儿子表示,由于疫情原因不便回内地,希望把他们接回香港照顾。“让我特别感动的是,社区港人工作站得知此事后,虽然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参考,但立即和两地海关联系,协调开通了绿色通道,将老人顺利送回香港。”王纪明说,也是受这件事的触动,他萌生了组建港人服务队的想法,为居住在深圳的香港居民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精神上的关爱和生活上的便利。组建港人服务队和担任业委会主任都要付出不少时间和精力,王纪明说:“因为爱这里,所以愿意付出更多。”

据了解,去年以来,深圳市罗湖区开始在香港同胞较为集中的社区打造“港人服务中心”,为香港同胞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和更加深入的交流机会。

作为一名长期往返于粤港两地的居民,王纪明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着更加深切的感受和理解。他说:“与之前的深港合作相比,如今的大湾区概念已经突破了单纯的地域和经济范畴,还包括人文和制度等方面的融合,让我们的眼光又开阔了很多,在考虑问题时更加长远。”

发放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实施便利港澳居民的购房政策、完善随迁子女教育服务,粤港澳三地食品安全、疫苗等技术标准实现互认……随着一系列改善民生福祉的举措出台,从交通、住房到医疗、教育,粤港澳三地居民的生活更加顺畅融合,越来越多的港澳同胞感受到便利,在内地开启了新的工作和生活,共享祖国发展的机遇。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american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