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经进入评级机构每年为各家公司出具新的评级报告的高峰期。在金融企业方面,Wind统计显示,今年前7个月共有11家银行的主体评级被下调,这11家银行分别为延边农商行、盛京银行、山西长子农商行、山西榆次农商行、山西平遥农商行、吉林环城农商行、葫芦岛银行、河南新郑农商行、阜新银行、大连农商行、安徽阜南农商行,而2020年同期被下调主体评级的银行数量只有5家。
信用评级公司给一家企业的评级对于这家公司在金融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上市公司每年4月底完成年报披露以及非上市公司6月底完成年报披露后,评级机构就展开了新的评级工作,每年的6月和7月是评级行业传统的“忙碌季”,评级机构通常在被评级企业披露年报后的2个月至3个月给出最新的信用评级。
今年评级下调的多为农商行,而根本原因就在于银行的整体质量出现了问题。在这11家银行中辽宁省就占据了4家,根据辽宁银保监局公布数据,2020年辽宁辖内银行业(不含大连)累计实现净利润96亿元,同比下降21.9%;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9亿元,同比减少近七成。具体到评级被下调的4家银行,盛京银行、阜新银行、大连农商行2020年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77.9%、95.5%和28.6%,葫芦岛银行更是亏损2.8亿元。
目前,排在辽宁省之后的是山西省,山西省有3家银行遭遇了评级下调,原因也是整理质量不佳。例如联合资信对平遥农商行的信用评级报告显示,平遥农商行贷款行业集中度较高、2020年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恶化且未来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部分同业及投资资产出现违约且风险敞口较大、拨备水平不足、盈利能力显著下降以及资本面临较大补充压力等。
银行作为全社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暴露风险的机构数量倍增实际也由于全社会信用风险提高造成的。
今年前7个月,非金融机构共有141个发行主体发生了225次评级或展望下调,与2020年行主体评级或展望下调个数与次数分别增长43.88%/51.01%。
光大证券认为,从宏观的角度看,发行主体评级或展望下调数量与次数大幅增多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进入2021年后,疫情防控有所反复,通胀预期上升,货币政策边际收紧。
信用风险监管的趋严让一些质量较差的发行主体雪上加霜,特别是永煤债风波后,国务院国资委下发《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地方国企的债务风险防范提出更高要求。2021年7月,银保监会出台15号文,收紧城投监管,防范系统性违约风险。
从行业分布来看,建筑装饰、综合、房地产、交通运输、化工、机械设备、休闲服务、商业贸易等行业的主体评级下调数量较多,在下调的141家发行人中,建筑装饰37家,综合20家,房地产12家,交通运输11家,化工7家,机械设备7家,休闲服务5家,商业贸易5家。
建筑装饰业主体评级或展望调低的发行人数量最多,共37家,同比增长25家。建筑装饰业的主营业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等,市政业务收入占营收比例较高,回款受地方财政及支付意愿影响较大。受疫情反复、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承压,建筑装饰行业的信用风险上升。此外,房地产调控政策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也对建筑装饰业造成负面冲击。
受益于行业景气度提高、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因素,有色金属、采掘、计算机等行业评级或展望下调的主体数量明显少于2020年同期。